SP掘金网络音乐市场 新媒体以互动为己任


  [2005-08-23]
  “当我得知《老鼠爱大米》每个月会有200万元的SP收入,我所有的关于传统唱片的价值观当即彻底坍塌。现在,虽然我不能预期将来能把这个公司做多大,但我知道发展的方向肯定是正确的。”


  四个月前,卢中强拿到了IDG的投资,成立了一家名为“网络秀”的音乐CP(内容提供商)并出任总经理。这家公司位于北京SOHO现代城,不大的办公面积刚好够20来个员工使用。在总经理办公室,中间摆着一条长桌,周围是一圈椅子,可以看出这个本该专属卢中强的地方也兼作会议室。公司内,从老板到员工,没有人西装革履,这一点和带有硅谷气质的IT公司很像。


  现在,网络秀刚刚实现了现金流持平,算是IDG投资的公司中难得一见的盈利快手。在中国数以千计的CP当中,网络秀为什么能够赢得IDG的青睐并迅速获得回报?卢中强认为这是因为网络秀具有优秀的音乐制作队伍,除了自己曾担任华纳唱片的一线制作人外,公司中有11个人负责音乐制作,而且网络秀对娱乐市场分析的经验相对丰富,同时还有大批高校网友在不断进行着反馈。


  说到对市场的把握,卢中强提起了被自己发掘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早在2003年,卢中强就听到了这首歌的小样,觉得它能大火,于是推荐给歌手戴军。但戴军听完之后却“痛斥”:“卢老,连这种滥歌你也拿来给我唱?”2004年,这首歌果真迅速流传,卢中强与太格文化的王虎签下了它的版权,为其编曲和制作,之后冒出的版权纠纷又一次提升了它的含金量。在这次偶然事件发生后,很多CP开始在网上寻找原创作品,希望将偶然转化为必然。


  但卢中强认为这些CP做的事情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只是“一种掮客的行为”。为了实现“单曲大火”的必然性,网络秀自己去完成每首歌的各个制作环节,因此卢中强相信,“在专业和技术上,其他CP达不到我们的水平。”


  为什么看中网络秀


  2004年,在华纳工作的卢中强接触到了掌上灵通,看到这家SP在彩铃方面的收入数字,他对传统唱片业的价值观在一夜间轰然坍塌。这件事之所以给卢中强带来这么大的震撼,是因为相比SP,唱片公司的日子显得过于艰辛,“比如一家30人规模的唱片公司,一年只能做四、五张唱片。每张唱片都牵涉到选曲、制作人挑选、市场分析等环节。之后把带子送到全国300家电台、200家电视台,打榜再加上潜规则,一张唱片在传统渠道需要花费80万~100万元。你说唱片公司能挣多少钱?”


  这时的卢中强有了做CP的初步想法。于是他离开了华纳,随后便遇到了唐波。唐曾在IT行业呆了12年,他跟卢中强聊起了做网站的想法:“咱们一起收集原创音乐,作为一线制作人,你来给它们润色……”卢中强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就和唐波以这个雏形去跟IDG谈。


  2004年12月,卢中强开始和IDG接触。当时《老鼠爱大米》正红,IDG对这种现象引发的音乐新模式非常感兴趣,他们认为,在新的音乐营销模式下,来自传统唱片业的卢中强可以有效地规避以往的风险。而卢中强的设想则进一步打动了IDG,“我可以在第一时间拿到最大量的流行歌曲及其版权,我还有比较庞大的艺人经纪资源和制作团队,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内、相对保证品质地把这些歌曲制作出来。然后我可以在第一时间采用完全不同于传统唱片的营销渠道进行推广。相对于传统的唱片业,这就是一种直销的模式。”


  一个星期后,卢中强和唐波就拿到了投资。网络秀成立伊始,卢中强白天忙完公司的事情,晚上就泡在录音棚里,而没有陷入到事务性的工作中,IDG因此对网络秀每月花在应酬上的支出表示满意。卢中强觉得用来交际的钱和时间还不如用在内容制作上,这也会尽快让合作者得到一些好处。现在,网络秀与歌手只签单曲,承诺以相对较大的成本将其制作出来,同时支付给歌手版权预付款或者增值预付款。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网络秀只专注于积累版权,而不会在业务上进行扩张,比如去申请SP牌照。但是规模较大的SP都有成立唱片公司的打算,他们经常找卢中强推荐可以在音乐制作上操盘的人才。这个信息让卢中强感到资源整合的趋势不可逆转,如果将来自己可以拥有一个更大的平台,携带着歌手资源直接跟运营商对话,那将会是网络秀大展拳脚的时候。


  “我发现这个行业太有意思了。从创意到回报,转化得特别快。而且所有的彩铃坏账,相对于传统唱片发行渠道的坏账和盗版的坏账,还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改行做CP的卢中强幸福地感慨道。


  多通道模式


  网络秀目前最为亲密的合作伙伴是TOM网,它对网络秀的所有作品拥有首选权,选中的作品有四个月的保护期,在此期间由TOM无线平台独家运作。“为了这个保护期,TOM给了一笔让我们非常满意的资金,并提供给我们一个网络平台。”卢中强表示。空中网和腾讯等SP对网络秀的作品也很认可,在对非TOM保护的作品进行运作。同时网络秀还与“高校液晶屏”和ZCOM合作,在其上推出了网络秀的Flash音乐动画。前者是IDG投资的一个项目,它在317所高校的食堂里播放特定节目,思路类似于分众传媒;后者是一家网络电子杂志的互动平台。


  网络秀还把线下的KTV练歌房纳入到了音乐产品的推广渠道。通过观察,卢中强发现钱柜偏重于社交而麦乐迪才是真正唱歌的地方,于是死磕麦乐迪,在其中开辟了两个专用房间,自己安装设备,提供网络秀和TOM平台上的所有伴奏音乐,并且可以把演唱的录音直接上传到网上。这个做法体现了在全民娱乐的时代,新媒体做互动的优势。而且网络秀还利用旗下的艺人资源,到各地的麦乐迪去巡演。


  之所以能够谈下这么多的合作,卢中强认为这与自己做音乐的态度很有关系,“很少有哪家公司的老板像我一样事必躬亲。”卢中强先要在海量的原创作品中淘歌,去发现哪怕一丁点的亮点,比如一段旋律、一句歌词或是一个动机,然后去监督每首歌的修改、编曲和制作。


  网络秀定位在为第四媒体(互联网)和第五媒体(无线网)提供音乐产品,并不回避人们对网络音乐的负面态度,卢中强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网络音乐是相对简单甚至粗制滥造的,在家自己就可以做。这是一个误区,其实网络音乐只是渠道的问题,跟音乐本身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想通过我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一个榜样的力量,让大家看看什么叫网络歌手。


  为此,网络秀搭建了两个录音棚和两个小型制作室,以自有团队完成每年100~150首的单曲制作量。“我们不可能做大量的专辑,那样就又回到了传统的模式上。要有一两首歌达到了市场的预期,我们才会跟着去做专辑。”目前,网络秀正在制作第一张拼盘,把在TOM网上取得良好反馈的作品打包成一张CD,以传统渠道进行发售,保底价是十几万元,而这个数字相当于现在一些一线歌手的唱片的保底水平。


  2005年各高校放暑假前,网络秀组织了名为征集歌曲“七月”女声版的校园民谣活动,合作者TOM无线在10天内实现了6万多条的彩铃下载量。8月初,网络秀和TOM网合作推出了“玩乐吧”的路演,从而使TOM玩乐吧频道在半个月内的流量增加了一倍。9月还将有更大规模的巡回路演在18所高校展开。其实,路演等线下活动在互联网泡沫时期也并不少见,但那时只能是赔本赚吆喝。如今,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歌曲推广,无线平台进行歌曲销售,在TOM网和网络秀的合作中,这种多通道的模式正在发挥着盈利的威力。


  “这些模式都对传统唱片业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因为人们对音响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当觉得一首歌好听的时候,就会去买它的CD。”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卢中强还与传统渠道加强了合作。如果网络秀旗下的艺人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就会交给中国原创音乐基金(简称创盟)去运作,以利用其强大的宣传推广渠道,创盟则会从艺人演出和广告等收益中抽取15%作为佣金。同时,卢中强还在关注处于预热阶段的电视剧动态,如果觉得它会火,就去主动找制片方谈片头片尾曲的制作。这样一来帮助制片方消化了一部分成本,二来在电视剧播出的时候,“这些歌已经变得相当有意思了。”


  娱乐至死和拼命互动


  按照卢中强的判断标准,“有意思”就等于有价值,因为他认为“新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娱乐至死和拼命互动”。依据这一理念,网络秀计划制作一些概念唱片,它所体现的概念则是“唱片制作中的所有流程,通过互联网呈现在所有的受众面前”。卢中强为此举了个例子:“可以先把这张唱片的Flash动画公布出来,但是没有歌;看过Flash之后,网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写歌词,一段一段地往下接龙;当歌词收集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自己来作曲,因为这是我们的强项;编曲之后,把伴奏放到网上去征集声音;再把试唱歌手的形象拿出来让网友投票,看哪个人的形象跟Flash的风格更贴切;最后让网友确定歌曲连缀起来的情节是什么样的。这个流程走下来可能需要半年的时间,期间不管是传统渠道还是网络渠道,歌曲的价值都已经体现出来了。”


  计划之外,卢中强还有一些想象甚至可以用幻想来比喻,比如与手机厂商合作,去实现音乐资源的预装;在加油站,一条管道给油箱加油,另一条管道同时给车载音响传输音乐。“如果中国版权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单曲销售的模式就会在中国实现,它的推进速度会像黑白手机过渡到彩屏手机一样,绝不是五年十年,而是两到三年—那时CD就会消亡。”而且对于中国这个大市场,卢中强也表现得相当乐观:“任何一个小众的东西,只要有10万个人听过,有2万个人把它下载了,就会带来一笔收益。关键是看你怎么抓准机会。当我的内容达到500首时,我可能就会去跟连锁品牌谈单曲销售。”


  无线与娱乐行业的并购时代还没到来,产业链条中的运营商、SP、唱片公司、音乐人以及网络秀所代表的CP早已开始共谋前景,实现了资源的合作和共享,虽然这一切不是在某个大型公司内部以无缝拼接的形式进行的,但其运行的理念和模式已经具备了资源整合的雏形。虽然在市场发育初期,监管措施还不那么完善,但在大多数参与者礼让的态度下也创造了多赢的局面。不过作为来自传统唱片业的资深人士,卢中强天然掌握的智力资源和人际资源却是独家占有的,所以他可以轻松地“将自己的营销理念和盘托出”,就像吐个烟圈那么毫不在意。在遭遇彩铃井喷式增长这次偶然性事件的今天,如何实现必然性的大规模盈利,这在生长着数千家CP的中国大地上,已经不是一个依靠复制和追随就能轻易回答的问题。

业界新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