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向时代化年青化国际化转型


  [2012-10-10]
——观第四届国际潮剧节开幕式有感




本次潮剧节的主办方以国际化的视角,强化艺术创作和艺术形式的交叉融合,从精心策划到组织中外潮人共同参与的“以戏会友”,推出了好戏连连,吸引了更多的世界华人和爱好中国戏曲的人们来到这里,隆重而亮丽的文化盛会使大家感到耳目一新。

   开幕式暨“潮起粤东”之文艺表演,体现了“大联欢、大融合、大发展”定位的初衷,气势雄伟壮观的潮州大锣鼓催人奋进,豪情满怀。将潮剧素材精心提炼,加上舞蹈和新台词等有机结合;《潮之风》《摘锦五六三》《策马游潮汕》等篇章,使之更便于大众的欣赏和流传。由广东潮剧院助演的《五洲同歌》,集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门、美国等资深演员联袂演出,深深地打动在场的所有观众。音乐剧选场《邂逅春天》,和歌舞《潮汕大戏台》以流行元素注入了潮语歌曲的演唱,使之更加适合年青观众和大众的口味。

   

   相对西方艺术而言,潮剧也可理解为“本土化”的潮州歌剧,但它悠久的历史和艺术的积淀使水准更为高超、内涵更加丰富和多彩,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潮胞在自娱娱人,观赏潮剧推广潮剧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和历史知识,它的宣传教育功能、文化传播功能、促进经济功能、社交亲和功能,进一步弘扬了民族精神,已为历史的实践所证实。无论世界华人将潮剧带到何地,都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精神上的熏陶,在自身的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作用下,思想道德观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更对所在地民众的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作出了自然而然的默默导向,可说是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戏曲擅长反映社会现状,反映人民疾苦,反映民间心声。通过人物的唱、念、做、打和音乐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反映人们对社会的期盼,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但是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显现了不同的价值观。为此,重新思考和审视近代潮剧走过的道路和价值作用;把潮剧艺术的视角拓展到现代世界,拓宽潮剧艺术的可塑属性,也都是生活在世界各地潮人的共同课题。通过潮剧这载体,将不同社会层面中的忠与奸、美与丑、善与恶,生动地在舞台上展现,并以崭新的戏剧理念,探究潮剧在世界各地本土化扎根的规律,创作出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一体的传世精品,我想一定是本次《潮剧发展与改革》论坛上,国际化讨论的热点。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有民间谚语说:写戏的是才子,演戏的是疯子,开戏馆的是拐子,看戏的是獃子。话虽不雅,但从侧面表达了戏曲经济链的形成,乃是依靠社会和文化艺术的有机整合而自然形成的,不是光靠拍脑袋空嚷“市场化运作”所能“逼”出来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上好的一剧之本,没有艺术、没有亲和力、光靠空洞的说教和无聊的“插科打浑”,只能沦为某些靠广告收入的电视快餐,绝不可能培植有真正掏钱看戏的“獃子”。

  本届潮剧节的开幕式一瞥,使身居闹市上海,对文化“PM2.5”污染见怪不怪的我们,认识了“天外有天”,看到了潮剧时代化、年青化、国际化的走向已初露端倪,潮汕文化的创新发展可喜可贺。


上海艺术研究所何鉴秋

www.chaoju.com



协会消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