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斯,长于斯,用生命和鲜血谱写成的乐章 ———与吕其明老先生共度端午节


  [2018-06-19]
2018年6月18日,端午节。

协会几十名会员与我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共聚一堂,欢度端午佳节。


吕其明先生是安徽无为人,1930年出生。父亲吕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的峰火中为国捐躯。10岁随父去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15岁的时候他就加入中国共产党。

>


>

1951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音乐创作,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1955年回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1964年,历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委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创作了60多部电影、200多部(集)电视剧的音乐,还有10多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成为中国乐坛的风云人物。2011年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吕其明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红日》(合作)、《白求恩大夫》、《霓虹灯下的哨兵》、《庐山恋》、《城南旧事》、《雷雨》、《子夜》、等六十余部故事片和十余部纪录片作曲,并为《秦王李世民》、《向警予》、等电视连续剧、广播剧作曲。其中《城南旧事》的音乐创作,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庐山恋》的插曲《啊,故乡》和歌曲《你应当留下什么》,获全国优秀歌曲奖。 其他音乐作品还有交响乐《郑成功》(与人合作)、交响诗《铁道游击队》、随想曲《霓虹灯下的哨兵》、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大夫》等十余部,以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与人合作)等歌曲三百余首。

吕其明先生是我们上海计算机音乐协会的终身顾问。


>


他今年已经88岁了,但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给我们讲述了《红旗颂》的创作经过和体会。也讲了他的一些主要电影音乐的创作经历。大家听得如痴如醉,大呼过瘾。





来自乌克兰的留学生安好、达丽娅和来自尼泊尔的留学生桑迪给大家表演了多姿多彩的异国情调的音乐,作为祝寿曲为吕老祝寿。



在聚会中,吕老很高兴地与在座的会员们合影留念,并给大家的《红旗颂》总谱签名留念。



冯锦绣老师在会后很激动地写下了这段话:

今天很有幸,我们上海计算机音乐家协会会员们和《红旗颂》的作曲家吕其明老先生一起共度端午节。

吕老已经88岁高龄了,但是谈吐思路都非常清晰,给我们分享了《红旗颂》的创作来源。吕老出生于1930年,其父亲是一位革命家,抗战期间被内奸出卖被捕,最后光荣牺牲,吕老的情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在突然接到任务,要求写一部指定命名《红旗颂》的作品时,又激动又担心,激动被委以重任,又担心写不好。自己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对红旗对党对国家有些非常浓厚深刻的感情,又因为在文工团经常下乡采风,熟悉各地方的民歌曲调,所以他的创作动机融合了开国大典国歌的因素,国歌旋律贯穿全曲,也糅合了各地民歌的曲调,整首作品激情澎湃、荡气回肠!

当时吕老接受创作任务的时候是35岁,也就是1965年,当时的音乐是与政治紧密结合的,在党的“三化”的指导思想下,即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旋律一定要好听!所以吕老在创作这部宏伟的作品时真的是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和生活体验!

这是一部用生命和鲜血演绎创作的作品!

曾记得我大学时,琴房旁边是我们系的排练厅,当时我在琴房练琴,突然听到了在排练《红旗颂》,我第一次听就被震撼到了,听得我热血沸腾,内心有种崇然起敬的感觉,同时心也被莫名的揪在了一起,感受到一种痛心、苦难、希望、激情交杂在一起的心情,我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会和作曲家在一起近距离面对面接触,而且还有幸得到了吕老亲笔签名赠送的乐谱!

感谢协会的周密策划,感谢陈老师的大力赞助,很荣幸与各位大师们一起交流学习,内心还是久久的不能平静……


应有勤老师说:吕其明的《红旗颂》是我在大学时听到首演的,它气势恢宏、引人奋进。我至今常在钢琴上模弹,还用它的降六级大和弦跟学生讲“变和弦”的应用。

记得在上音毕业那年,我随同班同学闵惠芬一起去过吕老家,毫不夸张,我一见他就感觉他一身正气。一晃48年了,昨晚才知道他父辈的革命身世,正是感慨无限啊!所以《红旗颂》折射出吕老对新中国的真挚心灵啊。


王歆宇老师说:一次难忘的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吕其明先生关于《红旗颂》音乐创作的真诚话语让我们共鸣在心!




协会消息 返回